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随着新冠需求退潮,全球医药市场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在多重压力下2023年上半年跨国药企有关剥离、重组、裁员的消息不断,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业绩表现。
近期,跨国药企密集发布2023上半年财报,从各家已披露的业绩数据不难看出,和疫情前相比,各家临床和药物上市的节奏正在逐步恢复,业绩下滑幅度在收窄,重磅药物依旧增长强劲。但新冠概念产品业绩下滑明显,这也直接拖累了不少跨国药企整体营收增长步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医药行业目前面临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任何经济体、任何产业发展到景气周期都会出现净利润下滑的情况,基于此, 全球制药格局正在重塑。
而除了全球市场,跨国药企市场布局似乎也陷入了瓶颈期。当前,在原研药专利期不断到来的情况下,跨国药企能否守住“利润高地”,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在新冠概念市场消退后,全球医疗健康领域下一个需求热点在哪?制药企业如何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行稳致远?
“疫”后寻最佳增长点
从各家企业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冠口服药市场已经从前两年的“狂飙”转向“疲软”。
辉瑞财报显示,上半年总收入310亿美元,同比降低42%。其中第二季度收入为127亿美元,同比降低54%。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新冠口服药Paxlovid和新冠疫苗Comirnaty的需求下降。
报告期内,辉瑞新冠疫苗及口服药产品贡献了约16亿美元的收入。新冠疫苗Comirnaty收入14.88亿美元,同比下降83%;新冠口服药Paxlovid收入1.43亿美元,同比下降98%。
此前,在谈及对2023年的业绩预期,辉瑞方面曾表示,预计2023年新冠病毒疫苗收入约为135亿美元,Paxlovid收入约为80亿美元。由于市场对P药和新冠疫苗的需求下降,辉瑞预测2023全年营收区间为670亿美元至710亿美元之间,与2022年相比,将大幅下降29%至33%,也将低于市场预期的717.5亿美元。
新冠概念产品需求下降拖累业绩的情况也并非辉瑞一家。默沙东新冠药物Lagevrio的收入也大幅减少87%,最终上半年实现总营收295.22亿美元,同比下降3%。
对此现状,上述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指出,新冠病毒的感染死亡率已经跟感冒差不多了,常识里,一般不会有人用口服药来预防感冒的死亡。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格局和有限的盈利空间,对于入局不久的药企来说,很可能需要重新评估风险获益比。有时候,及时止损也是一种明智选择。
如此,对于辉瑞及默沙东而言,急需寻找新冠产品后的下一个增长点。在此方面,默沙东的重磅产品依旧押宝在“K药”和HPV疫苗上。根据默沙东财报披露,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业内简称“K药”)和HPV疫苗Gardasil/Gardasil 9是营收的主要来源,二者合计贡献164.95亿美元,占该部分收入63%。由于早期癌症治疗的渗透以及转移性癌症的巨大临床需求,K药上半年销售额继续创历史新高,达到120.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
此外,根据艾伯维披露的财报数据,上半年修美乐销售额75.53亿美元,同比下滑25.2%,这也使得艾伯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260.9亿美元,同比下降7.2%。
2022年修美乐艰难守住“药王”宝座,年销售额为212亿美元(+2.6%),蝉联“药王”第11个年头。而K药2022年销售额则为209亿美元(+22%),略逊修美乐。
不过,从去年全年和上半年的业绩增速来看,2023年K药将超越修美乐锁定新“药王”。
对于艾伯维而言,当下需要以寻求下一个“药王”而展开布局。艾伯维洲际区域商业运营部总裁AlbertoColzi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过去10多年间,修美乐在整个全球市场获得了较好的市场表现,未雨绸缪,艾伯维过去几年一直在多元化布局,找寻修美乐的接棒者,而JAK1抑制剂瑞福(Rinvoq,乌帕替尼)就非常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接棒修美乐的重磅产品。
“另外,Skyrizi(risankizumab,瑞莎珠单抗)已经在全球多个市场获得很好的发展,我们也期望该药能加速在中国获批克罗恩病适应症,获得较为可观的市场表现。此外,在中国,血液肿瘤创新产品唯可来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在未来也具有强大的潜力。”Alberto说。
根据艾伯维财报,报告期内,Skyrizi和口服Rinvoq也强势补位,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其中,Skyrizi实现收入32.43亿美元,同比增长48%;Rinvoq实现收入16.04亿美元,同比增长51.7%。
重磅产品持续放量
2023上半年,各家“网红”产品的表现也不容小觑。
根据罗氏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297.79亿瑞士法郎(约为338.85亿美元),同比下降2%;净利润为75.63亿瑞士法郎(约为86.1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制药业务收入226.81亿瑞士法郎(约为259.09亿美元),同比增长8%。具体而言,制药业务板块,肿瘤领域贡献了97.75亿瑞士法郎(约为111.22亿美元)的收入,不过增速放缓;神经科学、血友病A、眼科、感染性疾病领域业务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而GSK第二季度实现疫苗销量20.22亿英镑(约为25.75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公司核心产品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销量高达8.8亿英镑(约为1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不过中国市场,2023年国产带状疱疹疫苗也获批上市,Shingrix将面临“价格战”冲击。
赛诺菲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净收入201.87亿欧元(约为221.55亿美元),同比增长4.4%。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重磅产品Dupixent实现营收48.78亿欧元(约为53.55亿美元),同比增长36.7%。根据公开信息,Dupixent适应症不断扩展,已获批特应性皮炎、哮喘、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结节性痒疹、嗜酸性食管炎5项适应症。此外,Dupixent也在加速推动慢阻肺这一适应症的临床进展,如若获批,市场前景可观。
同样在加速布局皮肤疾病领域的还有高德美。根据高德美财报披露,奈莫利珠单抗(nemolizumab)单药治疗达到所有主要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对成人结节性痒疹患者的瘙痒、皮损和睡眠障碍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2023年上半年,高德美首次实现了20亿美元的净销售额,并且已达成原计划在年底前实现的核心EBITDA(息税摊销前利润)的绝大部分(利润为4.5亿美元,利润率22.5%)。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现金持续增长10.5%。与2022年全年相比,利润率增长了150个基点。根据高德美财报,本轮增长主要由高德美的日常护肤业务板块和皮肤治疗业务板块推动,尽管填充剂市场呈疲软态势,且在2022年后新冠疫情时期该产品品类具有强劲回升的高增长基础,但在肉毒毒素和生物刺激剂高达两位数的业绩推动下,注射美学业务板块仍呈持续增长态势。
对于跨国药企而言,肿瘤是企业一直瞄准的重点方向。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布的2023年Q2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12.26亿美元,成熟产品收入为86亿美元,新上市产品收入约9亿美元。其中,公司的2款CAR-T疗法Abecma和BreyanziQ2营收合计2.32亿美元。Abecma是全球首款靶向BCMA的CAR-T细胞疗法,也是FDA批准的第五款CAR-T疗法。Breyanzi是全球第四款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靶向CD19,是BMS在2019年以740亿美元收购Celgene时获得的。
对第一三共而言,“网红”药物ADC的成功获批上市也使得公司获益较大。2023年第二季度,第一三共总营收3500.8亿日元(约为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其中,“明星”产品Enhertu总收入866亿日元(6.06亿美元),同比增长49.2%。而在2022年,Enhertu的销售金额达到了12.38亿美元,同比增长190%,跃升至全球ADC药物第三位。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Enhertu在HER2泛瘤种治疗方面取得新的积极临床数据,其成为新一代ADC药物龙头或已是大势所趋。据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分析指出,Enhertu在2026年将成为全球最畅销的ADC药物,销售额有望达到62亿美元。
分拆、收购、砍管线
除了寻找新的产品管线、推动重磅产品上市之外,对跨国药企而言,2023年密集裁员、砍管线、停临床、收购、分拆、剥离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渤健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9.19亿美元,同比下滑4%,净利润为9.81亿美元,同比下滑23.2%,研发投入11.55亿美元,同比增长6.9%。截至2023年6月30日,渤健共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共计72.86亿美元,负债总额为62.85亿美元,现金净额为10亿美元。
从产品管线来看,目前,渤健市场布局主要放在罕见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两大领域。其中,多发性硬化症产品销售额不断下滑,上半年总收入23.35亿美元,同比下滑15%。脊髓性肌萎缩产品表现平平,同比微增1%至4.37亿美元。至于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收益情况,公司并未完整披露,但据市场估计,相关产品亏损严重。
对此,在发布财报的同期,渤健就宣布实施“Fit for Growth”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节省10亿美元运营费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将裁员约1000人。
同样在做“减法”的企业还有诺华。诺华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创新药收入上半年净销售额为218.13亿美元,同比增长8%,主要来自于Entresto(沙库巴曲缬沙坦钠),Kesimpta(奥法妥木单抗),Kisqali(瑞波西利)以及Pluvicto等产品强劲增长的推动。Sandoz净销售额为47.62亿美元,同比增长8%。而在2021年,诺华宣布考虑分拆或出售其仿制药业务部门Sandoz(山德士),专注于创新药发展。而此次根据诺华财报披露,该分拆上市预期今年第四季度完成。
有研究机构表示,将山德士出售或分拆,诺华将获得更高的利润,并可能产生更高的资本回报。而值得注意的是,2023上半年,诺华还在继续“瘦身”,终止NASH疗法PLN-1474、镰状细胞病药物OTQ923/HIX763的开发合作项目;付出3亿美元首付款后选择放弃TIGIT单抗欧司珀利单抗的相关权利;GLP-1减重药物MBL949因为疗效欠佳也已经停止研发。与此同时,诺华也在积极寻找外部优质资产,选择押宝肾病领域,以最高35亿美元收购生物制药公司Chinook Therapeutics。而该项交易最重要就是Chinook旗下两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治疗罕见严重慢性IgA肾病的药物,此举带动了资本对IgA肾病市场的关注。
对此动作,诺华全球药品开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ShreeramAradhye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诺华在全球包括中国聚焦五大核心治疗领域,分别是心血管、免疫、神经科学、实体瘤以及血液病,每个治疗领域都有在推进中的项目。“除了自身的创新,诺华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外部的合作机会,包括在看整个医疗生态系统中有哪些好的创新产品和治疗方法在涌现,尤其是聚焦在诺华最关注的五大核心治疗领域。”
在分拆不断时,也有企业加速收购拓展版图。根据阿斯利康财报,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222.95亿美元,其中产品收入214.48亿美元。扣除新冠产品,上半年收入219.61亿美元,同比增长12%。财报披露,公司将进一步布局的新一代疗法,包括寡核苷酸类药物、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和RNA疗法等。近日,阿斯利康就宣布于2020年花费390亿美元收购的Alexion制药已与辉瑞达成协议,以10亿美元获得后者一系列临床前基因治疗项目和创新技术。
无论是剥离还是并购,各家跨国企业都在评估现在的研究项目是否是最聚焦的治疗领域和最关注的疾病领域。挖掘市场潜力,寻求更大的市场突破是当前各家在决策布局时的重要落角点和出发点。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